中新网北京10月8日电 (记者 应妮)万千星辰,筑梦新城。音乐剧《星辰》日前在北京中央歌剧院剧场完成首轮演出。该剧立足现实,以雄安新区的建设者为原型,展现了一群富有朝气、怀揣梦想的建设者们默默坚守、执着奋斗的人生历程和拼搏图景。
原创音乐剧《星辰》演出剧照。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供图
《星辰》由国家话剧院原常务副院长、中国戏剧家协会原副主席王晓鹰担任艺术总监,北京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王宝社担任文学顾问,郑棋元、鞠红川、王一哲、刘彬濠、刘美麟、方圆等青年演员主演。该剧以雄安新区建设、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时代背景,以雄安新区的建设者为原型,塑造了包括程序开发师、园林设计师、建筑供应商、地下管廊工程师等不同职业的新时代青年,以舞台艺术的表达,构筑起人们心中的“一座新城”。
导演谢可介绍,今年以来,主创团队曾九次前往雄安新区实地采风,并与当地各行各业的建设者们深入交流,“从他们的话语中我可以感受到他们对于梦想的笃定,这一点深深感染了我们,也激励着我们一定要把《星辰》创作好。”
原创音乐剧《星辰》演出剧照。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供图
“舞台我们采用了表现主义的手法,结合了水的概念,因为雄安的治理是先从治水开始的,雄安白洋淀也是华北知名的湖泊,所以整个舞台有很多波浪纹的感觉。”谢可表示,“结合未来,舞台上呈现的圆心,有点像未来苍穹的感觉,突出的是生态和科技的结合,也是雄安这座城最主要的表现特点。”在谢可看来,无数个新城建设者就像无数颗星星,汇聚在一起,而故事的主人公李想则是这些建设者的缩影。
原创音乐剧《星辰》演出剧照。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供图
该剧主打“青春”“奋斗”“燃”的精神气质,探寻主旋律和现实题材作品的全新表现方式。“近年来,音乐剧越来越受到年轻观众的喜爱。因此,我们在剧中描绘了当代年轻人特有的激情与热血,同时也展现了他们可能遇到的困难与迷茫。”编剧王凌云在接受采访时谈到,《星辰》不仅继承传统,也是在拥抱未来,散发出青春的活力。
在音乐风格上,该剧融合了多种现代的音乐元素。电子乐、摇滚乐、打击乐,乃至时下流行的说唱也融入其中。对此,《星辰》作曲谭旋表示,“希望这些有力量感、有青春气息的音乐,能让观众在面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时也充满能量。”
原创音乐剧《星辰》演出剧照。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供图
值得一提的是,首演当晚,四十余名雄安新区挂职干部代表、新区建设者代表、剧目原型人物亲临现场。演出结束后,剧组还邀请部分来自雄安新区的挂职干部代表、建设者代表、剧目原型人物走上舞台与观众见面,用鲜花和掌声向他们致敬。
据悉,《星辰》由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、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、中国东方演艺集团、河北雄安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共同出品,中国东方演艺集团音乐剧团和河北省歌舞剧院共同出演,已入选2023年国家艺术院团演出演播季与“大戏看北京”展演季参演项目。(完)
中新网10月8日电 据应急管理部网站消息,应急管理部8日发布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自然灾害情况。前三季度,我国自然灾害形势复杂严峻,以洪涝、干旱、台风、风雹和地质灾害为主,低温冷冻和雪灾、地震、沙尘暴、森林草原火灾等也有不同程度发生。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8911.8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,因灾死亡失踪499人,紧急转移安置275.1万人次;倒塌房屋11.8万间,严重损坏42.2万间,一般损坏103.5万间;农作物受灾面积9714.8千公顷;直接经济损失3082.9亿元。
前三季度全国自然灾害主要特点有:
一、全国自然灾害时空分异特征明显,灾情呈现“北重南轻、东重西轻”
从灾害发生时间看,1–3月,除西南地区冬春连旱、西藏林芝重大雪崩灾害外,全国灾情总体相对平稳;初夏,华南龙舟水强度相对偏弱,河南等地持续连阴雨给夏收带来不利影响;进入“七下八上”后,20余天内相继遭受“杜苏芮”超强台风、海河流域性特大洪水、松辽流域严重汛情等重大灾害,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。从区域分布看,灾情呈现“北方重、南方轻,东部重、西部轻”的特征。与近5年同期相比,华北、东北等地灾情偏重,西南、西北等地灾情偏轻。
二、华北、东北遭遇极端强降雨过程,局地山洪地质灾害突发
前三季度,全国共出现35次区域性暴雨过程,累积面降雨量534毫米,较常年同期偏少5%,降水分布时空不均。全国主要江河径流总量较常年同期偏少,松花江、辽河偏多2-3成。受“杜苏芮”台风残留云系影响,7月底至8月上旬,华北、东北相继出现极端暴雨天气,海河流域发生流域性特大洪水,松花江发生编号洪水,部分地区遭遇“旱涝急转”,京津冀等地多个蓄滞洪区启用,黑龙江、吉林部分农田受淹,基础设施损毁严重。西南、西北等局地山洪地质灾害多点散发,全国因山洪地质灾害共造成271人死亡失踪。总体上,洪涝和地质灾害共造成5190.4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,因灾死亡失踪405人,倒塌房屋11.2万间,直接经济损失2393亿元。
三、西南地区遭受冬春连旱,华北、西北地区出现阶段性干旱
前三季度,西南冬春连旱、华北和东北局部夏旱、西北地区伏秋旱相继发生。年初,西南地区大部降水量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少、气温偏高,云贵川渝等地旱情快速发展,造成局地山地丘陵区农业生产、城乡供水受到一定影响。5月底至7月,华北、黄淮等地连续出现8次高温天气过程,多地高温突破历史极值,极端高温对农作物生长、电力供应、森林防火等造成不利影响。6月中旬以来,内蒙古西部、宁夏、甘肃大部、青海东部等地降水和区域内河流来水量偏少,水库蓄水不足,部分地区人畜饮水和农业灌溉出现临时困难,农牧业生产受到一定影响。总体上,前三季度干旱灾害造成2012.2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,农作物受灾面积3186.8千公顷,直接经济损失197.1亿元。
四、台风生成和登陆数均偏少,强台风影响范围广、损失较重
前三季度,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有14个台风生成,较多年同期均值偏少,其中,4个登陆我国。7月17–18日,第4号台风“泰利”先后3次登陆广东、广西,是今年首个登陆我国的台风,较常年初台登陆时间偏晚20天。7月28日,第5号台风“杜苏芮”在福建晋江沿海登陆,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登陆福建第二强台风,福建、浙江等地出现严重城市内涝和山洪灾害;此外,其残留云系北上,对华北、东北地区造成重大影响。9月2日,第9号台风“苏拉”在广东珠海南部沿海登陆,造成广东、广西、福建、海南等地受灾。9月初,第11号台风“海葵”先后3次在我国登陆,残余云系持续盘旋在东南沿海,造成福建、江西、广东、广西等地受灾。总体上,台风灾害共造成807.8万人次受灾,8人死亡失踪,直接经济损失324.8亿元,福建、广东两省受灾相对较重。
五、风雹灾害多点散发,江苏遭受强龙卷风影响
前三季度,全国共出现33次强对流天气过程,较近5年同期均值偏少。从时间分布看,强对流天气主要出现在春夏季,首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出现在3月22–26日,春季强对流过程12次、夏季18次、秋季3次。从区域分布看,全国共有980余个县(市、区)遭受风雹灾害影响,主要分布在华北、西北、西南和黄淮等地,北方地区集中在内蒙古、山西、陕西、新疆等地,南方地区集中在江苏、湖南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6–9月,江苏南通、盐城、宿迁等地龙卷风灾害共造成14人死亡。总体上,风雹灾害共造成577.3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,因灾死亡53人,农作物受灾面积1136.4千公顷,直接经济损失113.4亿元。
六、西部局地遭受低温冷冻和雪灾,西藏林芝突发重大雪崩灾害
前三季度,我国共遭受8次冷空气过程影响,较常年同期均值偏多。其中,3次为全国型寒潮天气过程。4月下旬至5月上旬,华北、西北等地多发冷空气过程,部分地区出现寒潮天气,局地大幅降温,山西、陕西、甘肃、宁夏、新疆等地灾情较重。1月17日西藏林芝雪崩造成28人死亡,为我国近年来因灾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雪崩灾害。总体上,前三季度低温冷冻和雪灾共造成302.8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,因灾死亡30人,农作物受灾面积506.1千公顷,直接经济损失45.1亿元。
七、中强地震活动次数显著下降,云南、山东等局地遭受地震影响
前三季度,我国大陆地区共发生4级以上地震59次,其中4.0–4.9级54次,5.0–5.9级4次,6级以上1次。5级以上地震次数较历年同期平均水平明显下降。其中,1月30日新疆沙雅6.1级地震和2月27日新疆温宿5.1级地震,震中均位于人口稀少地区,未造成较大灾害损失。5月2日云南保山5.2级地震造成保山、大理2市(州)1.3万间房屋损坏,部分交通、电力等基础设施受损,直接经济损失2.2亿元。8月6日山东平原县5.5级地震为近年来该省发生的最强地震,造成2900余间房屋损坏,直接经济损失2.4亿元。总体上,前三季度中强地震发生次数显著下降,灾害损失较往年同期偏轻,共造成2.1万间房屋损坏,直接经济损失6.6亿元。
八、森林草原火灾态势总体平稳,区域分布相对集中
前三季度,全国共发生森林火灾308起,因灾伤亡5人(其中死亡2人)。森林火灾总量处于历史低位,比去年同期减少192起;分布区域集中,内蒙古、广西、黑龙江和云南发生火灾均超过30起,是森林火灾发生的主要区域;因雷击引发森林火灾72起,在已查明火源火灾中占比27%。全国共发生草原火灾15起,其中特大草原火灾1起,因灾死亡1人,时间集中在4月份,主要发生在内蒙古自治区。 【编辑:张子怡】
联系人:平安welcome购彩大厅网址
手机:13051064670
电话:0791-25693724
邮箱:25693724@3721.net
地址: 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青山路街道